出行请注意!清明假期沈阳地铁各线路有调整 沈阳旅游预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40%栋察楼市早报(44)

 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6:18:37  来源:f88娱城2网址

  清明假期马上就要来临,高铁载着冲锋衣青年涌向山野,帐篷支起时咖啡香气与青团糯香相交织。城市街巷里,年轻人蹲在老字号档口等待刚出锅的美食……

  根据携程近日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预测,截至4月2日,全国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6%,其中沈阳旅游预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同期增长40%。热门景区有沈阳故宫、沈阳方特欢乐世界、张学良旧居陈列馆、北陵公园等。

  作为春节过后的首个法定小长假,加上不用调休,今年的清明假期给人们提供了时隔两个月以来的一场精神SPA,许多来自都市的旅客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。在沈阳东塔园,玉兰花率先在东北大地上绽放,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,周边的文创产品、东塔素面也火爆异常、供不应求。还有沈阳北陵公园、沈阳棋盘山风景区、沈阳植物园(世博园)等赏花踏青热门地,游客们背着相机追逐“转瞬即逝”的花期,在山色和花韵中完成一场精神光合作用。

  此外,还有不少年轻人想在春日假期里用一场“市集walk”提升“生活质量感”——小河沿早市的豆腐脑香气、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的咖啡杯碰撞声、宜家家庭二手市集里此起彼伏的吆喝,构筑起他们向往的“烟火剧场”。近一周,各处市井地标搜索量环比增长超50%,春日在这一刻显得更为活色生香。

  与追逐远方的热烈相比,还有慢慢的变多人选择以更松弛的方式触摸春天。携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全国预订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增长136%,沈阳等城市成为热门的周边游目的地。“我们全家已经计划好清明小长假自驾游玩沈阳了,在网上做了不少攻略,十分期待沈阳的美景与美食!”来自朝阳的裴先生分享着他们一家四口的假期安排。

  与此同时,沈阳近郊的果蔬采摘园正奏响春日丰收交响曲。一座座温室大棚被青翠藤蔓织成翡翠长廊,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筛下斑驳光影,深紫色的蓝莓如繁星闪烁枝头,樱桃树被累累的果实压弯枝条,草莓地里红宝石般的果实半掩在锯齿状绿叶间,空气里浮动着混合了泥土与果香的春日气息。

  据园主们介绍,随着清明小长假临近,采摘游客已达平日的好几倍,不少家庭专程带着孩子前来体验采摘各类水果、蔬菜。携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3月以来“农庄+时令采摘”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涨50%,乡野踏青正从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。(来源:沈阳日报)

  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印发的《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》(发改环资〔2025〕13号)及《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》(商办流通函〔2025〕6号)文件精神,依据辽宁省商务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《辽宁省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细则》(辽商市场〔2025〕6号),现就沈阳市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扩充品类等相关事项公告如下:

  根据我市家电以旧换新的工作实际,现进行家电以旧换新品类扩充,在原有20类家电产品的基础上,扩充15类家电产品。

  2025年沈阳市家电以旧换新调整扩充后的品类为:冰箱(含冰柜、冷柜、冰吧)、洗衣机(含干衣机、洗烘一体机)、电视(含投影仪)、空调(含家用中央空调、风管机)、电脑(含笔记本、台式机)、热水器(含电热水器、燃气热水器、采暖炉)、家用灶具(含集成灶)、吸油烟机、微波炉、净水器、洗碗机、电饭煲、烤箱(含电蒸箱、蒸烤一体机)、烹饪机(含料理机、煎烤机、榨汁机、豆浆机、绞肉机、煮茶器)、洗地机(含智能扫地机器人)、空气净化器、加湿器(雾化器)、吸尘器、电暖器、电磁炉、电火锅(含电煮锅、电饼铛)、早餐机(含面包机、三明治机、面条机)、饮水机(含软水机、净饮机、厨宝、管线机)、制冰机、消毒柜(含消毒碗柜、消毒机、净菜宝)、茶吧机(含咖啡机、酥油茶打茶机)、电水壶(含电热水壶、养生壶)、电扇(含电风扇、空调扇、凉霸)、理疗仪(含睡眠仪、美容仪、洁面仪、头皮护理仪、电动搓澡仪、洗澡仪)、个人护理(含电动牙刷、电动脱毛仪、剃须刀、电动剃须刀、脱毛仪、冲牙器)、除螨仪、电吹风(含吹风机、电子卷直发器、卷发棒、直发棒)、智能健身设备(含智能运动装备、健身镜、跑步机、走步机、动感单车)、除湿机、显示器(含显示屏、智慧屏)等35类补贴产品。

  对个人消费的人在我市购买上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35类产品,按照最终销售价格的15%进行补贴,对其中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,额外再给予产品最终销售价格5%的补贴。有能效或水效标识的参照上述35类家电产品补贴标准,无能效或水效标识的产品补贴标准按照2级能效产品补贴标准执行。

  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(空调产品最多可补贴3件),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。

  预约治丧更省心,线上治丧更省钱,家属办事更省时,业务办理更省事……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,市民政局会同市数据局、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,全力推进便民服务,于4月1日起正式启用“沈阳殡仪96144”微信小程序,融合行业监督管理及惠民服务措施,极大方便了市民办理治丧业务,这是记者从4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“沈阳市启用智慧殡葬服务管理平台”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。

  市民政局开通网上预约渠道,通过“沈阳殡仪96144”微信小程序,市民可以自主预约遗体运输车辆。在该平台上,市民还可进行火化炉资源占用情况查询、遗体火化时间预约等操作,以及掌握为逝者穿衣到安葬的治丧全流程进度,充分保障逝者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
  记者在“沈阳殡仪96144”微信小程序看到,沈阳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所有殡葬服务项目和收费均已进行公示,逝者家属可以自主选择服务项目。在预计收费金额中会显示已选项目及价格,实现价格的公开透明。该平台还展示了依法注册登记的公墓、惠民殡仪服务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。

  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,市民政局打通殡葬领域与公安、卫健、人社等有关部门的数据端口,取消家属提供城镇和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等纸质要件,仅以逝者身份证明为唯一要件,自动锁定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身份、适用减免政策及核销减免费用,实现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“一键式”减免,办理要件精减比例达到50%,提升一线%以上,确保殡葬服务管理精准有效。

  市民政局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服务,将DeepSeek技术与民政业务深层次地融合,现已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,初步打造了民政AI大数据模型。其中,在殡葬领域已植入办理流程、政策法规、殡葬补助等问询内容。

  为深化绿色殡葬实践,鼓励市民选择生态安葬方式,2025年沈阳对本市户籍逝者推出“清明惠民新政”,逐步降低生态安葬成本,提升服务品质。

  一是对树葬、草坪葬、花(坛)葬给予补贴。选择此类安葬方式的家庭可享受购墓费用减免1000元的补贴。二是对骨灰长期寄存免除费用。逝者骨灰寄存殡仪馆满20年,可免除全部寄存费用,减轻家庭长期经济负担。三是全面保障海葬服务。今年,沈阳共计安排骨灰撒海任务5300盒,其中大连方向3000盒,丹东方向150盒,营口方向2150盒,三个方向每份骨灰可由三名丧属享受全程交通、食宿全免费,并可获赠骨灰溶解罐、祭祀用品、保险以及专业礼仪服务;此外,活动后每份骨灰还可申领600元家庭补贴。

  同时,沈阳推行“5+6”费用减免政策(五类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对象享受六个减免项目)。近五年,惠及8.1万名困难群众,减免费用8510万元,政策覆盖率100%。(来源:沈阳日报)

  4月2日,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决战决胜勇于争先”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(第四场)上,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文晋介绍,沈阳于去年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重点改革举措分工方案,明确了427项重点改革任务,并将今年拟重点推进的350项全部纳入“12+1”赛道统筹推进。同时,对照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最新要求,紧密结合沈阳市实际,将优化营商环境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等9个关键领域、26项改革任务,纳入深化改革赛道专项推进。

  聚焦“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”目标,精准设计实施路径,保障制度落实、问题解决、服务提升。

  市委改革办将一直在优化市场环境,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出台市级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实施办法,破除市场准入壁垒。持续优化法治环境,加强法治政府建设,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,动态优化免罚清单,推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任务占比不低于50%,全方面提升监管效能。着力优化信用环境,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体系,拓展“信用+”应用场景,落实信用修复“一网通办”机制,推进基层政府政务诚信建设。逐步优化政务环境,深化“只提交一次材料”改革,高质量建成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场景20个,推动12345热线诉求办理提质增效,持续擦亮“找茬”“听劝”品牌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沈阳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;企业登记“AI+人工”线上咨询模式全省推广;热线%。

  聚焦“增强国企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”目标,持续攻坚产权、治理、组织、产业“四个结构”改革,高质量完成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推动国资国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。

  聚焦主责主业,持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,动态更新市属企业子企业主业清单,推进“两非”“两资”清理退出60户。推动央地融合发展,力争全年新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0个,新增央企在沈注册子公司20户。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,推动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提升质量,并向中层管理人员延伸。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,完善市属企业考核评价体系。增强国资监管效能,完善“四方联动”“四位一体”监督管理机制,加强阳光采购平台建设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市属企业资产总额4151.31亿元,同比增长0.3%;营业收入66.5亿元,同比增长53.5%;总利润7.57亿元,增加7.41亿元。

  聚焦“稳步提升财政管理上的水准和服务效能”目标,全方面推进财政管理、资金使用等关键领域改革。

  优化财政管理体系,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。加强完善“好政策”资金拨付程序,保障“好政策”兑付。创新资金使用机制,围绕做强政府三支“百亿”基金,吸引国家、省基金及社会资本参股沈阳市政府基金,引导社会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。健全资本金补充机制,科技、工业发展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等专项资金拨改投比例慢慢地提高。加大政府可处置资产资源盘活力度,腾挪更多资金对重点任务和基本民生强化财力保障。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,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。

  聚焦“区域性金融中心业务规模继续保持东北第一”目标,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引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主动靠前服务、献策出力,全力保障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金融需求。

  推出“2025沈阳·畅融工程”综合金融服务品牌,全年计划举办精准对接活动200期,触达各类企业300户以上,力争撮合企业融资100亿元以上;依托高新区设立“科技金融服务驿站”,为科技公司发展提供全牌照、全流程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;推动银行机构优化普惠金融理财产品供给,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促进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。

  截至2月底,本外币贷款余额21024.1亿元,比年初增加232.5亿元,同比增长2.8%,高于全省7.4个百分点。

  聚焦“提质量、优结构”目标要求,持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支持政策,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各种障碍,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,让非公有制企业放心投资、安心发展。

  不断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公共服务体系,开展“领导干部进企业、服务振兴新突破”专项行动,优化“惠帮企@链上沈阳”工作机制,完善个体工商户服务体系。实施非公有制企业主体培育计划,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,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以上。优化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支持政策,健全“政银担企”四方风险共担机制和补偿机制,推广“集合贷”,力争授信规模突破25亿元,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主体占比达80%以上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新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,初步预测库内企业将达90户以上。

  聚焦“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全省走在前列”目标要求,完善土地、劳动力、技术、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,逐步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。

  创新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供应模式,出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交易规则;做优做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,培育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企业30家;建立市场化科技计划立项与资金配置机制,力争全市技术合同年成交额增长10%;建成公共数据资源登记中心,打造普惠金融、医疗保险等领域市场化数据应用产品15个以上,力争数据流通年交易额达1亿元;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。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买卖平台,力争国有产权年交易额达33亿元。

  今年以来,沈阳农交中心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额2.08亿元,同比增长17%;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652项,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1.79亿元,同比增长52.07%。(来源:沈阳日报)